?
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據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兼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國風電、光伏裝機達到3.6億千瓦,占全部裝機比例近20%。風電、光伏全年發電量6000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接近9%。2017年投產的風電、光伏電站平均建設成本比2012年分別降低了20%和45%。目前,在資源條件優良、建設成本低、投資和市場條件好的地區,風電、光伏發電成本已達到燃煤標桿上網電價水平,具備了不需要國家補貼平價上網的條件。
近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孟瑋指出,從消費端看,無補貼平價上網的風電、光伏電力將進一步降低用戶端電價,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從生產端看,無補貼平價上網政策有助于加快推進風電、光伏電站建設,加大清潔能源供給規模,也有助于推動發電企業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從而進一步推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成本不斷降低,實現良性循環。
多晶硅是太陽能電池與半導體設備的主要原材料。根據硅純度,多晶硅可分為太陽能級多晶硅(純度6個9或以上)與電子級多晶硅(純度11個9或以上)。
一千千瓦或一百萬瓦特。
太陽能是各種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質能、風能、海洋能、水能等都來自太陽能,廣義地說,太陽能包含以上各種可再生能源。
光生伏特效應簡稱為光伏效應,指光照使不均勻半導體或半導體與金屬組合的不同部位之間產生電位差的現象。
光伏產業鏈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五個環節。上游為硅料、硅片環節;中游為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下游為應用系統環節。
改良西門子法是用氯和氫合成氯化氫(或外購氯化氫),氯化氫和工業硅粉在一定的溫度下合成三氯氫硅,然后對三氯氫硅進行分離精餾提純,
硅烷(SiH4)是以四氯化硅氫化法、硅合金分解法、氫化物還原法、硅的直接氫化法等方法制取。然后將制得的硅烷氣提純后在熱分解爐生產純度較高的棒狀多晶硅。
以四氯化硅、氫氣、氯化氫和工業硅為原料在流化床內(沸騰床)高溫高壓下生成三氯氫硅,將三氯氫硅再進一步歧化加氫反應生成二氯二氫硅
多晶鑄錠是將熔化的金屬倒入永久的或可以重復使用的鑄模中制造出來的。凝固之后,這些錠(或棒料、板坯或方坯,根據容器而定)被進一步機械加工成多種新的形狀。
是將硅料放在坩堝中加以熔融,然后將坩堝從熱場中逐漸下降或從坩堝底部通上冷源以造成一定的溫度梯度,使固液界面從坩堝底部向上移動而形成晶錠。
是將熔化后的硅液從坩堝中倒入另一模具中凝固以形成晶錠,鑄出硅錠呈方形,切成的硅片一般尺寸為10cm×l0cm,平均晶粒尺寸從毫米到厘米。
多槽滾輪帶動均勻纏繞其上的鋼絲作高速運動,鋼絲帶動黏附的研磨砂對切割工件產生磨削作用,以達到對各類硬脆性工件(如單晶硅、水晶等)進行片狀切削的目的。
太陽能電池是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
顧名思義就是將一層薄膜制備成太陽能電池,其用硅量極少,更容易降低成本,同時它既是一種高效能源產品,又是一種新型建筑材料,更容易與建筑完美結合。
硅的單晶體。具有基本完整的點陣結構的晶體。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質,是一種良好的半導材料。純度要求達到99.9999%,甚至達到99.9999999%以上。
首先把多晶硅料和摻雜劑放在石英坩堝中加熱熔化。然后把籽晶放于溶硅中,待籽晶周圍的溶液冷卻后,硅晶體就會依附在籽晶上。
通過電阻加熱,將裝在石英坩堝中的多晶硅熔化,并保持略高于硅熔點的溫度,將籽晶浸入熔體,然后以一定速度向上提拉籽晶并同時旋轉引出晶體。
生長一定長度的縮小的細長頸的晶體,以防止籽晶中的位錯延伸到晶體中。
將晶體控制到所需直徑。
根據熔體和單晶爐情況,控制晶體等徑生長到所需長度。
用熱能在半導體棒料的一端產生一熔區,再熔接單晶籽晶。調節溫度使熔區緩慢地向棒的另一端移動,通過整根棒料,生長成一根單晶,晶向與籽晶的相同。
準單晶(Mono Like )是基于多晶鑄錠的工藝,在長晶時通過部分使用單晶籽晶,獲得外觀和電性能均類似單晶的多晶硅片。這種通過鑄錠的方式形成單晶硅的技術,
無籽晶引導鑄錠工藝對晶核初期成長控制過程要求很高。一種方法是使用底部開槽的坩堝。這種方式的要點是精密控制定向凝固時的溫度梯度和晶體生長速度來提高多晶晶粒的尺寸大小,
當下量產的準單晶技術大部分為有籽晶鑄錠。這種技術先把籽晶、硅料摻雜元素放置在坩堝中,籽晶一般位于坩堝底部,再加熱融化硅料,并保持籽晶不被完全融掉,最后控制降溫,
α-Si,又稱無定形硅,單質硅的一種形態,棕黑色或灰黑色的微晶體。化學性質比晶體硅活潑。可由活潑金屬(如鈉、鉀等)在加熱下還原四鹵化硅,或用碳等還原劑還原二氧化硅制得。
具有封裝及內部連接的、能單獨提供直流電輸出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太陽能電池組合裝置。太陽能電池組件是由一定數量的太陽能電池片通過導線串、并聯連接并加以封裝而成。
根據光伏工程安裝的需要,當應用領域需要較高的電壓和電流而單個組件不能滿足要求時,可把多個組件通過串聯、并聯組裝以獲得所需要的電壓和電流,稱為“太陽電池方陣”,也叫“光伏陣列”。
光伏系統是利用太陽電池組件和其他輔助設備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系統。一般分為獨立系統、并網系統和混合系統。如果根據太陽能光伏系統的應用形式、
這種系統的特點是系統中只有直流負載而且負載功率比較小,整個系統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其主要用途是一般的家庭戶用系統,各種民用的直流產品以及相關的娛樂設備。
這種系統的特點是系統中的負載為直流負載而且對負載的使用時間沒有特別的要求,負載主要是在白天使用,所以系統中沒有使用蓄電池,也不需要使用控制器,系統結構簡單,
這種光伏系統仍然是適用于直流電源系統,但是這種太陽能光伏系統通常負載功率較大,為了保證可以可靠地給負載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其相應的系統規模也較大,
這種光伏系統能夠同時為直流和交流負載提供電力,在系統結構上比上述三種系統多了逆變器,用于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以滿足交流負載的需求。
這種太陽能光伏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光伏陣列產生的直流電經過并網逆變器轉換成符合市電電網要求的交流電之后直接接入市電網絡,
這種太陽能光伏系統中除了使用太陽能光伏組件陣列之外,還使用了油機作為備用電源。使用混合供電系統的目的就是為了綜合利用各種發電技術的優點,避免各自的缺點。
這種系統通常是控制器和逆變器集成一體化,使用電腦芯片全面控制整個系統的運行,綜合利用各種能源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并還可以使用蓄電池進一步提高系統的負載供電保障率。
用于太陽能發電系統中,控制多路太陽能電池方陣對蓄電池充電以及蓄電池給太陽能逆變器負載供電的自動控制設備。光伏控制器可分為五種類型:并聯型光伏控制器、
光伏逆變器是一種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裝置。因為是對應于整流的逆向過程,所以稱為“逆變”。
可以用電網中的信號作為同步的基準。
通過逆變器內部電路結構確定信號波形,然后輸入電網。
用來對額定功率在20~400kWp范圍內的大型光伏系統的輸出進行整流。現階段的主流產品具有自整流設計,通過雙極性電晶體和場效應電晶體來實現。
只允許接收通過獨立串行輸送的信號,所以額定功率在1~3kWp。
配備各種獨立的直流-直流逆變器,這些逆變器把信號回饋給一個中央逆變裝置。這樣的設計可以適用于各種不同的元件連接結構,從而可以使每條串聯線路上的太陽能電池都輸出最大功率。
配套安裝于每個光伏元件上,進而將所有元件的輸出轉化成交流。
太陽能級硅材料是純度為6個9以上的高純硅材料,即純度為99.9999%以上的硅材料。
利用太陽電池的光生伏打效應,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發電系統。按照運行方式可分為獨立光伏電站和并網光伏電站。
又稱離網光伏電站。未與公共電網相連接獨立供電的光伏電站。主要應用于遠離公共電網的無電地區和一些特殊場所。
直接或間接接入公用電網運行的光伏電站。
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一種器件。
又稱太陽電池組件(Solar Cell module)。是將多個電氣連接的太陽電池經封裝形成在光照下具有額定的電壓、電流輸出的單元,是光伏發電系統中可獨立應用的最小發電單元。
在光伏發電系統中,將若干個光伏組件串聯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輸出電壓的電路單元。
光伏發電站中,以一定數量的光伏組件串,通過直流匯流箱多串匯集,經逆變器逆變與隔離升壓變壓器升壓成符合電網頻率和電壓要求的電源。
又稱光伏陣列,將光伏組件安裝在支架結構上,通過對光伏組件適當的串聯然后并聯,形成含一個或若干個光伏發電單元的陣列。
光伏發電系統中為了擺放、安裝、固定光伏組件而設計的專用支架。簡稱支架。
在光伏發電系統中將若干個光伏組件串并聯匯流后接入的裝置。
光伏電站內將直流電變換成交流電的設備。
又稱隔離升壓變壓器。裝于逆變器交流輸出端和公共電網(或負荷)間,將逆變器輸出符合公共電網頻率的交流電升壓為符合公共電網或負荷要求的交流電的變壓器。
利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并與公共電網有電氣連接的工程實體,由光伏組件、逆變器、線路、監控系統等電氣設備和建(構)筑物組成。
單位工程是指具有獨立的施工條件,但不獨立發揮生產能力的工程,可按專業性質或建筑部位劃分。
分部工程是單位工程的組成部分,分部工程的劃分可按專業性質、建筑部位確定;當分部工程較大或較復雜時,可按材料種類、施工特點、施工程序、專業系統及類別等劃分。
分項工程是分部工程的組成部分,分項工程可按材料、施工工藝、設備類別等劃分。
以保證光伏電站安全和防范重大事故為目的,綜合運用安全防范技術和其他科學技術,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盜竊、防搶劫、防破壞、防爆安全檢查等功能(或其組合)的系統而實施的工程。
各個光伏發電單元分別用高壓斷路器與發電站母線連接。
多個光伏發電單元并聯后用一臺高壓斷路器作聯合單元再與發電站母線連接。
采用環網柜僅用兩臺高壓斷路器作環網式與光伏發電站母線連接。
通過機械、電氣、電子電路及程序的聯合作用,調整光伏組件平面的空間角度,實現對入射太陽光跟蹤,以提高光伏組件發電量的裝置。又稱向日跟蹤系統、追日跟蹤系統、太陽跟蹤器。
繞一維軸旋轉的跟蹤系統。又稱一維跟蹤系統。單軸跟蹤系統可分為水平單軸跟蹤系統、傾斜單軸跟蹤系統和垂直單軸跟蹤系統。
繞二維軸旋轉的跟蹤系統。又稱二維跟蹤系統。雙軸跟蹤系統以地平面為參照系,跟蹤的是太陽高度角和太陽方位角;以赤道平面為參照系,跟蹤的是赤緯角和時角。
在分散逆變、集中并網的光伏發電系統中,將各個逆變器后輸出的交流電能匯集到并網站點的輸電線路。
在光伏發電系統中,除光伏組件以外的其他設備和系統,如逆變器、蓄電池、匯流箱、連接器、配電柜及所有的其他光伏系統配件等。
光伏組件的最大耐受電壓值。
電網中一個以上用戶的連接處。
也稱接入點,對于通過變壓器接入公共電網的光伏電站,指與電網直接連接的變壓器節點,對于不通過變壓器接入公共電網的光伏電站,指光伏電站的輸出匯總點。
當脫離公用電網時,光伏電站仍保持對電網中的某一部分負荷繼續供電的狀態。
按預先設置的控制策略,有計劃地出現的孤島現象。
非計劃、不受控出現的孤島現象。
禁止非計劃性孤島現象的發生。
一段時間內的輻照度積分總量相當于輻照度為1000W/m2的光源所持續照射的時間,其單位為小時(h)。
將光伏方陣面上接收到的年太陽總輻照量,折算成標準測試條件(輻照度1000W/m2)下的小時數。
直接輻射在與射束垂直的平面上的輻照度。
光伏發電站中安裝的光伏組件的標稱功率之和,計量單位是峰瓦(Wp)。
以太陽時角作標準的計時系統,真太陽時以日面中心在該地的上中天的時刻為零時。
入射陽光射線與接收平面法線的夾角。
太陽中心到地面觀測點的連線在當地水平面上的投影與正南方向(北半球)或正北方向(南半球)的夾角。
入射陽光射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
地球中心與太陽中心的連線與赤道平面的夾角(北半球為正)。
某時刻太陽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與正午時刻太陽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間的夾角。